宣传人大制度 交流人大经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阿坝。地震之后,阿坝依然美丽!
信息搜索:

主任之窗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为国
领导讲话

在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日报
访问量:
更新日期:2011-07-01

在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30日)

刘奇葆

同志们:

  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全省人民满怀信心推进“十二五”发展之际,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党的90华诞,表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省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430万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这神圣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革命家,深切缅怀英勇牺牲的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

  在这光辉的日子里,我们无比自豪地回顾党90年走过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分享着党的伟大和光荣!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信心百倍地展望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征程,意气风发地谋划和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充满着必胜的豪情和力量!

  一、艰辛辉煌的奋斗史诗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我国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9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担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蹂躏,内受封建专制统治压迫,民族灾难空前深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在关乎国家危亡、民族兴衰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在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人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成为了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强大政治力量,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90年来,我们党矢志求索、开拓创新,开辟了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不懈探索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适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上迈出了新步伐。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艰辛探索中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90年来,我们党励精图治、执政兴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1949年为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仅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让世界见证了一个从落后走向强大的中国,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飞跃,正走上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见证了一个从贫穷走向富庶的中国,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亿万人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阔步迈进;见证了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波澜壮阔、风雷激荡,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90年来,我们党砥砺奋进、愈挫愈强,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90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彰显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奋斗史。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力挽狂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高瞻远瞩,成功领导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不仅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面对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我们党清醒坚定,历经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始终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驾驭劈波斩浪的中国航船,我们党一往无前,奋力夺取了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应对危机、反对分裂等重大胜利,屡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90年峥嵘岁月,90年辉煌历程。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坚强领导是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必将引领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二、光炳千秋的不朽丰碑气壮山河的伟大奇迹

  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四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用忠诚和坚毅在巴蜀大地铸起了一座座巍巍丰碑。

  先烈洒下热血,斗争迎来光明,铸就了四川革命的丰碑。“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就开始传入四川。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四川建立了早期的党团组织。1926年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四川建立省一级的党组织,四川各地党组织从此有了统一领导,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的四川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此起彼伏,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四川人民奋起反抗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开展群众运动,组织游击武装,支援红军入川,创建川陕苏区,在四川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川各地,大批进步青年和仁人志士投身抗日前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土崩瓦解,四川迎来了解放和光明。在撼天动地的革命斗争中,四川党组织和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涌现了杨闇公、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等一大批革命烈士。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四川建立的巨大功勋永垂史册!

  先锋引领发展,奋斗开创事业,铸就了四川发展的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川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四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四川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中国改革史上写下了许多“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天府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进入新世纪,省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奋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四川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多来,省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面对前所未有的特大灾难、特殊困难和复杂局面,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7%,去年增速达到15.1%,创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历史新高,全省生产总值上升到全国第8位,“蜀道难”开始变为“蜀道通”,“内陆盆地”开始变为“开放高地”,四川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正以豪迈奋进之势领先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坚强穿越灾难,抗震创造奇迹,铸就了四川力量的丰碑。3年前,四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展开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的硬仗,创造了地震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人类抗灾救灾奇迹。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注重科学统筹,强化规划引导,积极探索科学重建之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的要求。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灾区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展示了四川人民坚定坚强坚韧、自立自强自信的不屈力量。

  危难彰显气节,英雄书写忠诚,铸就了四川精神的丰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全省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彰显出忠诚、理想和信念的伟大力量,成为四川精神的标榜和象征。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一个党委一个核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干部一个标杆,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四川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先进内涵,成为全省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的强大精神支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现了四川人民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集中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先进、争优秀的实践意义。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使之转化为创先争优、击鼓奋进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坚定意志,为推进四川“十二五”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神圣光荣的时代使命矢志奋进的伟大事业

  经过9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迈进。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我国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四川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奋斗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最好的实际行动就是要肩负神圣使命,推进伟大事业,使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更加幸福,永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历史的重托。

  奋力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让四川经济更加发达。发展是解决四川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坚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加大力度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加快形成西部领先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巩固扩大优势,始终走在西部科学发展前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抢抓机遇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发展。大力推进灾区发展振兴,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建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新家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力争到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加快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努力建设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加富裕的新四川。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让四川政治更加清明。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最广泛地把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到推动四川发展上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省上下共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依法治省,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体制改革,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让四川文化更加繁荣。我们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继续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筑牢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使城乡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更加振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四川文化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奋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四川社会更加和谐。我们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和谐四川各方共建、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警民亲”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创建活动,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切实维护全省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奋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让四川人民更加幸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把民生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正确处理富民与强省的关系,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省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坚持民生导向、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和民族地区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全省藏区、彝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难题,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

  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着眼思想建党兴党,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高度重视和大力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着眼建强执政骨干,坚持不懈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骨干力量。要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更好地肩负党的执政使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公道正派、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鲜明崇尚实干用人导向,通过换届切实把干部选好、把班子配强、把人才用活,真正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考验中培养锻炼干部,注重在扩大民主中择优选任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和监督,注重关心爱护长期在条件艰苦地区、重灾地区和基层工作的干部,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坚持从大局需要出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着眼夯实执政根基,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同抓好基层党建基础性、日常性、根本性建设结合起来,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持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和凝聚力全社会有效覆盖。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大力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和“春风经验”,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造福群众的本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区域化党建、网络党建、县级城区基层党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有效途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建设和队伍保障,为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着眼密切党群关系,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作风。要坚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大力弘扬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作风,汇聚和形成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深厚力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转变作风。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决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以奋发有为、爬坡实干的精神和作风,努力把四川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们,站在建党90周年的历史节点,迈步开创未来的崭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把四川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全省人民谋永福,为党的事业添光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