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人大制度 交流人大经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阿坝。地震之后,阿坝依然美丽!
信息搜索:

主任之窗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为国
调查研究

关于全州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农业工委
访问量:
更新日期:2017-08-11

 

阿坝州人大视察组

关于全州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

视察报告

 

 

为确保中央、省委、州委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去年执法检查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谷运龙为组长,副主任王全、王德海、米建康为副组长,部分省、州人大代表为成员,州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视察组。于3月27日至4月23日,先后深入小金、马尔康、理县、汶川、松潘、红原、黑水、茂县8县(市)62个贫困村,143户贫困户家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围绕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的标准,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实地视察。并分别听取州、县(市)、乡(镇)、村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金川县、小金县、红原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以州人大代表身份跨区域参加代表视察,所到县的部分全国、省、州人大代表参加了本县代表视察活动。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攻坚克难,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自去年执法检查以来,州、县(市)人民政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注重规划引领,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州、县(市)政府在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奖补、社会保障等“十大扶贫”项目,并结合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编制完成了年度专项计划,形成了“1+10+N”规划体系,确保精准扶贫科学有序推进。二是明确目标任务。2017年我州将实现马尔康市、汶川县、理县、茂县、九寨沟县5个贫困县(市)摘帽,239个贫困村退出,30811名贫困人口脱贫。其中:5个拟摘帽县(市)涉及124个贫困村退出、9168名贫困人口脱贫。三是制定出台政策。州、县(市)人民政府针对贫困群众就医难、整合资金阻力多、产业扶贫缺支撑等难点问题,先后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指导意见》、《产业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脱贫攻坚2017年重点工作时间任务分解表》、《村集体经济建设(资金入股)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注重组织领导,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明确主体责任。州、县(市)、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任务、项目、责任“三项清单”,逐级压实责任,建立县(市)及州直部门脱贫攻坚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实行脱贫攻坚“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明确州、县(市)、乡(镇)、村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帮扶力量。根据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致贫原因等因素,按照“精准派人”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充实第一书记及帮扶单位,全州选派606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43名州级领导、1个国家部委、32个省级部门、11个科研院校、105个州级部门开展定点帮扶,364名县(市)级领导、520个县(市)级部门、750名村级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在州委的高度重视下,我州率先建立了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及阿坝军分区“5套班子”联系指导5个计划“摘帽县”的工作机制。组建了由州级领导任组长、州直各部门为成员的13个蹲点督导组,常态化联系指导各县(市)、各帮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脱贫攻坚多级联动、齐抓共管;建立“三查两访”监督体系,实行面上巡查、重点督查、过程检查,针对性暗访、整改回访。截止目前,派出各类工作组98个,针对“六个一”帮扶、“五个一批”实施情况等开展了7轮监督,做到“百分之百到村、百分之百到户”。

(三)注重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各县(市)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酿酒葡萄、苹果等特色水果,发展适度规模生猪、优质肉牛和生态肉鸡、肉鸭等养殖业,发展贝母、羌活、大黄、秦艽等道地中药材,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生产性收入;大力培育康养健身游、休闲度假游、乡村体验游、特色文化游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二是支持发展经营主体。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在省级财政安排下达6960万元产业周转金的基础上,州本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州已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775个;三是加快实施电子商务扶贫。理县、汶川、茂县、小金等县(市)在推进电子商务扶贫的同时,注重电商主体培育,引导电商带动,解决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信息不畅、渠道单一等问题;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依托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资金,实施集体果园、生态经济庄园、养生堂、集体农场、集体牧场等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注重基础扶贫,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州、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注重整体与局部统筹,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16年,新建通村道路、牧道1180公里;着力扩大电网电力覆盖,黑水、金川、小金等9县国网供区电力扶贫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465万元,完成总投资的96%。茂县和九寨沟县非国网供区电力扶贫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实现有安全用电;实施饮水扶贫项目27个,灌溉扶贫项目17个,受益贫困村46个,建卡贫困人口5195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11户、藏区新居建设2218户、地质灾害搬迁完工70户;全州1004个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话率基本达到100%,126个贫困村实现有互联网。

(五)注重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投入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大统筹整合。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贫”的思路,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2016年,全州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3亿元,其中整合各类资金9.1亿元;2017年,计划投入资金55亿元,其中整合各类资金13.31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对口帮扶资金。坚持对口支援与“十三五”藏区规划和浙江省“十三五”对口支援等规划有机衔接,聚焦脱贫对象和脱贫任务,确保80%以上的项目资金用于脱贫攻坚。2017年承接实施对口支援帮扶项目170余个,计划投入资金5.3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等15个领域。

(六)注重问题整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目前,全州共汇总梳理脱贫攻坚问题124条,制定具体工作措施258条,正逐一进行整改。如针对单亲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有单亲家庭7472户25820人。截至目前,已纳入“五个一批”计划2623户9242人,对符合扶贫标准需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5户284人,正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调整纳入系统;针对贫困群众就医、入学等问题,积极整合资金2.25亿元,建立教育、医疗等救助扶持基金,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偿资金、大病保险补偿费、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补偿等2200余万元,兑付低保兜底资金8461万元,兑付学前教育“一免一补”等资金8223万元。

二、基础薄弱,短板明显,脱贫攻坚仍面对各种困难

从视察情况看,全州各县(市)脱贫攻坚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虽然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今年代表视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一是优势产业不够突出,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个别地方不因地制宜、盲目发展。今后3至5年后,将导致产品滞销,泛滥成灾,严重影响贫困群众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手段不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部分高半山缺水问题反映突出;农村农网改造工作不到位,用电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双江口库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导致涉及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部分村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利用率低,功能发挥不够。三是个别因病致贫贫困户多种慢性疾病缠身,长期的医疗费用高且部分药品又不能纳入报销范围,导致家庭负担更重,脱贫难度更大。针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特殊群体帮扶措施仍然不够;关于“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业发展到户资金落实较难,脱贫成果难以巩固,极可能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四是各县(市)档案资料管理不同程度存在资料不够齐全、分类不够规范、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

(二)去年执法检查后整改落实仍不够到位的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内生动力还未充分激发;对照“四个好”目标,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部分贫困村村组路通畅能力还不足,道路等级低,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三是农业产业科技支撑不足,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效益偏低,效果不明显。四是牧区单亲贫困家庭问题仍需加大力度,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婚生育等问题还将不断产生,这类群体不断扩大,将会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新问题。

三、聚焦问题,抓住根本,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对照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市)“摘帽”标准,我州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转变观念,夯实发展基础,细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支撑,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聚焦认识,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

一是突出重点强宣传。以法律“七进”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边远农牧区婚姻法、人口计划生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抵制非婚生育等陋习,从源头上遏制单亲女性家庭的产生;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省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全面了解政策法规,解疑释惑,更好地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在政策上遇到的问题。

二是示范引领树标杆。充分挖掘农牧民身边的“文明新风”先进典型,以“农民夜校为平台,邀请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授我的家规家风等,用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学习好家风、传承好家规,以良好的家风家规带动社风民风;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总结宣传全州各县(市)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达到相互启示、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是转变方式促动力。脱贫致富必须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各级干部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激发改变贫困群众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二)聚焦基础,在基础建设上再发力

一是抓住难点夯基础。继续加快高半山、边远农牧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田灌溉、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通村、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建设,注重乡村道路加宽、安全防护、排水沟、后续维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和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标准,扎实推进乡镇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文化室、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及时配齐相关设施设备,确保软硬件全面提升达标。

二是抓住关键强协调。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向省级相关部门的汇报和双江口库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确保相关贫困村各项脱贫指标达标。同时,因特殊原因,无法对标脱贫摘帽硬性指标的,应积极向上汇报反映,争取对脱贫摘帽县部分量化指标作适当调整;加强与州、县电力部门的协调联系,加快农村农网改造建设力度,实施农网到村入户改造,解决用电难的突出问题。

(三)聚焦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再用力

一是健全机制壮集体。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资源;按产品交易额返利、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分配形式,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村两委、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确保贫困户增收。

二是发展特色兴产业。各县(市)应根据区域优势、自身条件、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市场需求,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旅游服务业、手工业和小型经营业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产业项目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可持续上,处理好眼前与长远,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既要培育发展见效快的产业实现脱贫,又要着眼长远,深入探索持续增收的路子,确保高标准脱贫;把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高半山贫困家庭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生产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和反季节果蔬,切实解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三是多元路径促增收。加大对生态资源利用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和养殖,大力培育群众持续增收的动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使贫困地区走上“生态受保护、经济得发展”的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光伏扶贫治沙等新能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引进适宜牧区及高半山的光伏龙头企业,在解决电力的同时,推进防风固沙和绿化工作,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从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企业实际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村企共建、大企帮村、小企帮户”等扶贫举措,选准引进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银行贴息贷款给贫困户入股分股金、到企业打工挣劳务费,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利益链接机制,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四是科技先行做示范。支持科普惠农协会、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创建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四)聚焦管理,在规范管理上再落实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州、县(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研究力度,针对特殊群体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对患有重大疾病、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困难群体提高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水平、产业扶持力度等,采取特殊措施予以帮扶,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问题。   

二是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州、县(市)相关部门应按照2017年省上出台的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在全州范围内对县(市)、乡、村相关人员就档案资料管理进行集中培训指导,统一规范管理,及时查漏补缺,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应将脱贫成果巩固与年度脱贫攻坚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已脱贫对象“回头看”机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实行脱贫对象“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实现脱贫对象稳定脱贫;注重村文化室、卫生室等功能的发挥,实实在在解决看书人,看病人的需求。

四是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在继续加强重点督导和蹲点督导的同时,强化常态化督导跟踪工作,按月按周跟踪重点扶贫项目、重大专项工程进展情况,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监察、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应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减少资金沉淀,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相关新闻